全球权威科学学术期刊《自然》(Nature)14日刊登由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(CNRS)、法兰西学术院(College de France)和巴斯德研究所(Institut Pasteur)共同进行的最新大洋洲人口研究,称在追踪基因资料后,推断台湾原住民5000年前曾向外迁徙,可能成为现今远大洋洲区域居民的祖先。
该研究指出,早期人类在离开非洲后,约4.5万年前便已居住在巴布亚新几内亚(Papua-New-Guinea)、俾斯麦群岛(Bismarck archipelago)和所罗门群岛等近大洋洲(Near Oceania)区域,但瓦努阿图(Vanuatu)、瓦利斯群岛和富图那群岛 (Wallis and Futuna)、波利尼西亚(Polynesia)等远大洋洲(Remote Oceania)区域,却直到3200年前才开始有人烟。
研究员对太平洋区域台湾、菲律宾、俾斯麦群岛、所罗门群岛、瓦努阿图等20个族群的317名个体,进行全基因体定序(Whole genome sequencing, WGS)分析,推断居住于台湾的原住民,在约5000年前进行了“南岛语族大迁徙”(Austronesian expansion),穿过菲律宾、印尼等已经有人居住的领域,最终抵达远大洋洲区域,并在此落地生根。
不过该研究也发现,虽然台湾“南岛语族大迁徙”5000年便展开,但根据基因分析,南岛语族与近大洋洲居民的融合约3000年前才开始,显示该迁徙耗费了不少时间。这对“出台湾说”(Out of Taiwan Model)的部分内容构成挑战,因为该学说认为“南岛语族大迁徙”并未耗费太多时间,便已扩张至远大洋洲区域。
文章来源: 文章来源:(中时新闻网)
本文由:M6米乐 提供
关键字: M6米乐-米乐m6官方网站-登录入口